新东方网>哈尔滨新东方学校>家庭教育>正文

【家庭教育】教育能培养创造力吗?(二)

2016-11-09 10:33

来源:

作者:

                                                       内容来源于网络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可以创造新事物的人,而非重复上一辈已经做过的事,这些人应该具备创造力、开拓性,并善于发现。”—皮亚杰

 

在我回答以上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教育模式是如何能够削弱学习者创造性的行为,然后我再解释它和智力的整体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会以某种途径改变大脑,但为了能够在实验情境下验证这一概念,我将会提出一些清晰的假设以便于我们来分析一些实验以及讨论这些对于孩子一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假设1:教育并鼓励孩子通过机械记忆与模仿进行学习,会让他们更倾向于线性思考,而较少创造性思考。

看一下我们典型的教育模式:从一入学开始,便灌输非常具体的学习理念:注意听讲,盯住老师,按老师说的去做,在座位上坐好,不要挑战权威,接受表扬。我们让孩子学会记忆,而非思考;让他们只相信答案,而非突破创新。

最近在发展心理学领域有两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是关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教育方法的。第一个是关于直接指令对于探索性行为的限制作用,由ElizabethBonawitz和他的同事完成。另一个由DaphnaBuchsbaum和她的团队做的研究,是关于模仿行为的,探究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令儿童更愿意去模仿,或接受其为“正确”的答案。

AlisonGopnik作为Buchsbaum的研究伙伴,在Slat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幼儿园不应该像学校:新研究表明给孩子教的越多,越适得其反”的文章,她在文章中解释了一系列这类的实验以及其结果对于学习的启示。这两项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教学方式对于学习的影响,并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给予孩子直接指令的类型与强度对于其日后学习与创造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发现太多的直接指令—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让其自己找到方法—会严重地影响他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以及探索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或者说是天性。

Gopnik解释说,或许直接指令可以帮助儿童学到具体的技能与知识,然而却忽略了儿童的好奇心与创造性,可后者从长远来看对于学习则更为重要。两篇即将在Cognition发表的论文—一篇来自MIT,一篇来自我所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也在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一个老师那里学习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正确的答案,但同时也让学生不会主动去发现有关问题的新信息并创造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新的解决方案却正是创造力的核心,是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的。然而通过直接地指挥孩子—给他们问题的答案,然后测试他们的记忆—我们正在阻碍这种创造力的培养,并且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她接着描述了她在行为序列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方法:“接着,我们给另一组四岁大的儿童一个新玩具。这一次,尽管我们仍是强调包含三个动作的步骤,其中有些步骤能够让玩具播放音乐,有些则不能。例如,Daphna也许首先压一下玩具,然后按一下玩具的顶部,再拉一下侧面的圆环,然后玩具便开始播放音乐了。然后她也许又尝试了很多包含三个动作的步骤,试图让玩具再次播放音乐。当然不是每种顺序都能奏效,在给孩子演示了5个成功的步骤和4个失败的步骤之后,她把玩具给孩子,让他们来让玩具播放出音乐。”

9个步骤会展示给所有孩子,唯一不同的是:在一个组中,她装作不知道如何让玩具播放音乐,直到试了几种方法后才成功;但在其他组中,她表现得则像一名老师,告诉孩子们注意看她,并明确说她在给他们演示正确的步骤。接受“正确”指导的孩子应该能够模仿研究人员并让玩具播放音乐,对吧?

然而,研究人员强调的三个动作的步骤并不是最佳方案,其实还有一个只有两个动作的步骤。但只有包含三个动作的步骤是研究人员所强调的,所以孩子们只会模仿这个步骤,也没必要去探索其他的步骤,对吧?作为科学家的我,理应觉得我应该是属于那种喜欢找到新办法的孩子,可当我回忆起从前是多么义不容辞地遵循老师的指导时,我想我可能错了。也许,我可能会和实验中的这些孩子表现得一样。

Gopnik解释道:“在研究人员开始时装作毫无头绪的小组,很多孩子找到了让玩具播放音乐的最便捷的方法,即只需要通过两个动作。但当Daphna表现得像一名老师,孩子们则是认真地模仿她的步骤,而没有发现更便捷的两个动作的步骤。”

当老师指导孩子一个明确的方法时,他们能够有效地予以模仿,有人会说他们“学”到了该种信息。但他们学会了做什么吗?他们只是学会了模仿。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是降低了在智力上的反应,并停止了探索与发现。甚至这种行为竟是大多数学校要求并鼓励的。我们有让学生学习一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吗,让他们去探索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很多方法不能奏效,我们还是只是希望他们学会复制一个“正确”答案?想想看,如果我们教的方法失效了呢?然后怎么办?

作为一个帮助患自闭症或其他学习障碍的儿童的行为治疗师,这是我非常关切的一个问题,为此也跟无错误学习的拥护者发生过不少的争论。我还是认为,学习的目标不在于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而应该在于学会为什么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答案是错误的,同时还能了解什么时候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答案。

这两项研究表明,儿童非常容易受成年人指令的影响,这种关系显著到好像拉线木偶,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说得通的。但听从成年人的指令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一方面,如果每个儿童都天生不愿意听从成年人,这可能就构成相当的安全问题,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十分安全。可另一方面,我们也已经远离那种住在山洞以躲避野兽的日子很久很久了。

今天,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但过分的指导阻碍了这种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该这么急于将所有事情的方方面面一股脑地灌输给孩子,给他一个人生守则,这样做只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知道很多而他们还很幼稚,要知道这种做法阻碍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发展。何况,如果你教的不小心是错的呢?

新东方哈尔滨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哈尔滨学校(微信号:xdfhebxx

最新活动公告、课程优惠、考试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