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哈尔滨新东方学校>家庭教育>正文

父母应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2016-01-21 15:57

来源:新浪教育

作者:

      民间流传至今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编认为可以说是古代心理学的一个经典范例。国外也有心理学家印证了这句话,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也曾做过追踪调查,结果显示: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

  因此,7岁前的这段时期,对父母来说,抓住这一关键的早期教育时期,是能够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的。

  那么,怎么做才能不至于给孩子很大的压力,避免揠苗助长,还能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呢?

  一、高质量的陪伴

  《穷爸爸 富爸爸》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这种照顾,应该提高到一个层面,如何高质量地照顾或陪伴。这要基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夫妻关系和谐幸福。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说到陪伴,可以分为显性陪伴和隐性陪伴,大部分父母的显性陪伴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却忽略了隐性陪伴这个层面。“隐性失陪”特指虽然家长(微博)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隐性失陪”具体表现为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等方面。

  成功的隐性陪伴,更多的是强调跟孩子精神层面的沟通,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出正确的回应,在孩子有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要求助的人是自己的父母而非他人。

  隐性的心灵陪伴、亲密的情感交流对树立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非常重要。很多育儿专家及心理学家认为,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二、别让“妈妈的咒语”成为孩子一生的羁绊

  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妈妈的咒语”,指的是母亲早期对孩子的评价或期望始终左右着孩子的一生,最终真的验证了母亲“事与愿违的预言”。

  孩子从脱离母体开始,就对母亲有莫名的信赖和依赖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妈妈,频频对孩子施咒,这种咒语比巫婆更可怕。“你怎么这么胆小”“你怎么老是粗心大意的”,甚至一些自认为积极的方面,比如“某某是个很文静的孩子”,这些“咒语”在孩子身上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一种自我认识,我胆小、我粗心大意、我是个文静的孩子。这种被施咒的自我认识会伴随孩子一生。

  当我们还没有了解清楚事情原委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或给予评价,那么请先闭嘴,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未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就妄下结论,就是给孩子在施咒。

  三、共享亲子阅读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埃尔凯经过长期研究认为,早期的阅读训练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来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儿童时代所受到的训练密切相关。

  脑科学研究也证明,大脑神经系统的网络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听、说、读、写各神经中枢在幼儿5岁时已趋于定型。

  我们知道,阅读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学习协调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亲子阅读还可以加深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这个方向切入,可以避免上面说到的隐性失陪。

  相比其他报班费用,阅读投资费用算是最低的,但回报却超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跟孩子一起做手工或独立完成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杨震宁教授也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做手工的过程,孩子在动手捏、撕、折、剪、粘贴、绘画中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体验动手的乐趣,做成一个小小的作品,荣誉感也油然而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做手工的益处更是不胜枚举,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提升幼儿审美水平、激发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动作协调力和动手能力等等。

  五、跟孩子一起运动

  运动不仅能强化孩子的机体能力,促进大脑发育,也可以保持体重,孩子在运动中收获更多的是愉悦、兴奋的心情,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孩子更自信、行动独立自主、做事有效率。

  实践证明,运动好的孩子,社交能力也强,将来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做到这些,可以说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专注力、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些能力,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了良好的品质,要比报N多的兴趣班重要得多。

新东方哈尔滨学校官方微信:新东方哈尔滨学校(微信号:xdfhebxx

最新活动公告、课程优惠、考试资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